教育的十大改变,正在悄悄发生……
时间:2020-09-16 08:58:56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本文摘要:作为家长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不能总是弯着腰、低着头、卯着劲苦干猛干。适当的时候,一定要直起身,抬起头,手搭凉棚张望张望,看看教育这条路上,都在发生着什么变化。这只有好处,没有啥坏处。最大的好处是啥呢?
教育的十大改变,正在悄悄发生……

教育的十大改变,正在悄悄发生……

作为家长,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不能总是弯着腰、低着头、卯着劲苦干猛干。

适当的时候,一定要直起身,抬起头,手搭凉棚张望张望,看看教育这条路上,都在发生着什么变化。

这只有好处,没有啥坏处。

最大的好处是啥呢?就是眼前的这些苦,不能白吃了。

有哪些苦会是白吃的呢?很简单,就是你现在学的知识、培养的能力,如果是未来被淘汰的、被替换的,那么,你付出的这些血汗,不就付之东流了吗?

就像郭德纲在相声里讽刺的那样:学了四年BB机维修,毕业的时候,才发现BB机已经没有了。

这是个笑话,但其中的道理一点儿都不可笑,是非常严肃的——很多人苦学十余载,真的是到最后哭都哭不出来。

好了,那么,我们作为普通的家长,该怎样看到“教育会发生哪些变化”呢?这似乎太难了一些。

其实,也没有那么难,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痕迹上,那些正在发生的变化中,看到未来可能的趋势——眼前的一个“小变化”,正在变成“中变化”,那么,未来就有很大的概率变成“大变化”。

一旦形成了大变化,就是历史潮流,就是浩浩荡荡,就是顺之者昌、逆之者亡。

所以,我们也不需要有那么高的研究能力,也可以大致知道教育变化的方向。

我呢,就根据自己在工作中接触到教育的案例、现象,以及看到一些关于教育的政策、新闻,总结了一下近期的思考,供大家一起来交流、探讨。

一、学位房肯定砸手里。在每个区域内,教育资源越来越平均,学位房会没有市场。

北京的学位房,过去几乎每年都会因为“破记录”成为新闻。

但是,今年上新闻,确实因为“最后的疯狂”。因为发布了“幼升小”多校划片、六年一学位、实际居住等政策。随即,深圳、广州、天津、苏州等城市都陆续出台了类似政策。

从大的趋势来讲,平均教育资源,是注定会发生的。

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很朴素的教育理论,在中小学阶段,实在没有必要为了竞争学那么多、学那么猛、比那么狠。

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用了很多的方法。其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打破追捧名校的方式,就是“改校名”。家长们不是追名校吗,那就把很多学校的名字,都改成名校的名字,比如,我们家楼下的一家学校,去年就改为“史家某某学校”了。就我所知,北京的很多名校,都有五六所、甚至十几所“同名分校”。

很多家长,仍然会去追“本校”,不愿意去“新校”。但是,如果共同的管理、教师的流动也能跟上,再加上真划片后生源的平均,五年过去,十年过去,也就真的渐渐平均了。

二、都读到博士,博士也就不值钱了。文凭越拉越高,大家都是硕士博士之后,找工作反而更看重实际能力。

前一段,某地街道办招收了一批北大清华硕士博士,闹得沸沸扬扬。

其实,这就是一个信号,从文凭上来看,未来人才的要求肯定是水涨船高,博士越来越不值钱。

请注意,不是说知识、能力不值钱,而是说博士多了之后,文凭这个东西不值钱了。

而且啊,就实际工作而言,其实不需要那么多博士的。博士以搞专项研究、学术研究为主,实在不需要那么多人去读这个文凭。

可是,有很多根本就不热爱研究的人,也都去读了硕士博士,仅仅是觉得读了这个学位会更牛逼一些,结果呢,就把这个水给搅浑了。

大家都知道,这个世界上,决定价格的,不是品质,不是成本,而是需求。需求越大,价格越高;没有需求,就不值钱。

所以呢,当拥有文凭的人越来越多,就是供大于需的情况,这个文凭本身的价格就低了。

但是,用人单位还是要招人啊,既然大家都是博士了,在文凭上实在比不出高下了,那么,肯定就得找新的挑选机制了。

很简单,就只能比能力了,谁行谁留下。

三、不再窝里斗。竞争性的教育已经不适合中国对人才的需求了,未来年轻人不用比过他人,而是找到自己的价值就够了。

很多人不相信中国应试、高考的制度会发生变化。

其实,我也不太相信。

我过去也不相信计划生育的政策会变化,因为长期以来那都是国策。但是,当形势发生了变化,原有的政策会嘎然而止,而新的政策神奇地完全相反,计划生育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“鼓励生育”。

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经济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,国际的环境也已经在发生巨大的变化。仅就这三个巨大变化,中国教育的指挥棒,也要做一些变化。

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,年轻人越来越少,年轻人之间的竞争实在是没有必要,更需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价值。

如果我们的教育,还是花费很多精力在彼此内耗上,肯定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对人才的需求,那将是很严重的后果。

四、不整那么多虚的。教育在抽象教学的路上越走越远,未来会拉回来很多。

我发现,无论在外国还是中国,都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潮流,就是把很多真实的学习,引入到学校里了。

比如,在美国的一所学校,因为老鼠很多,老师就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个实际的项目,如何用环保、生物的方法来减少老鼠的数量。

这个例子很有趣,我一下子就记住了。

在中国,有一次我去一个学校,他们正在建新校区。然后,我就发现有一面墙上贴了很多学生对新校区的规划图、设计图。也就是说,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,直接用到了自己的学校建设中。

老师们发现,所谓的知识,本来就是从生活中总结,然后抽象出来的。学习的时候,如果把知识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,孩子们会很有兴趣,而且,学得很快,学得很好,学得很开心。

五、小时候胖不算胖。教育将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,繁重的学习、才能的体现都会延迟到大学之后。

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严查“幼儿园小学化”的做法。

那么,这就是一个信号,就是教育管理部门不想让孩子们过早、过快学知识。为啥呢?肯定是这种方式对国家整体的教育不好,否则的话,国家就会鼓励。

那,是哪里不好呢?

这导致了中国的学生把劲儿使早了,结果呢,到了大学以后,反而出不了成绩了。但是,从国家的角度,需要的人才恰恰是大学以后,而不是中小学。

你想啊,中小学学得再好,也用不到国家的经济、文化的建设上啊。

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,肯定不在乎中国的孩子奥数竞赛获得多少金牌,而是咱们实实在在地多拿几个诺贝尔奖,而是有众多创造型的人才能够在各个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。

六、听话的不如会创造的。中国将会大量需要创新型人才,所以,教育中肯定将加大批判性思维、创造力的学习。

接着上面的说,中国将会大量需要创造性人才。

为啥呢?你会发现,中国的经济如果还停留在世界工厂的地位,国外就可以随时用技术来遏制你的发展。就像现在美国对中国做的那样,不给你高端的技术,甚至,不让中国人去美国学习高端技术。

那么,我们就得自己发明和创造,不用依靠别人。

问题来了,创造性的人才,应该怎样培养?现在这种“乖乖听话型好学生”的教育模式,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。比如,乔布斯、马斯克的这种人才。

所以,可以预见,教育中会加强批判性思维、创造力学习的部分。

虽然,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,会使这种变化遇到阻力,但是,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,我觉得最终还是会朝着这个方向调整的。

其实,也很简单,企业家、科学家、发明家的地位提高,创新的价值就会体现;有了对创新的需求,教育自然也就会跟上了。

七、未来,要学管机器的和机器不会做的,发挥人的价值,而不是等着被机器代替。

这个话题,越来越严峻了,越来越紧迫了。

前有高速公路收费员下岗后的痛哭,后有会计师、律师、医生、老师等职业的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取代,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个问题:让我们的孩子学什么?

我觉得,要学两个:其一,管机器的,比如编程、AI等等;其二,机器不会做的,比如艺术、心理、情感等等。

未来二十年,我们现在的很多职业都会被机器替代。有人不信,就想一想十几年前,在银行工作还是热门职业,可是,现在一个手机就可以让几十万银行职员丢了工作。

所以,千万不要浪费时间,去学习机器轻而易举就能替代的能力上。

八、学校越来越开放,每个人都可以选适合自己的学校,而不是按成绩排排坐分果果。

成绩最好的进北清,优秀的进211、985、双一流,成绩不太好的二本、专科……这种看似公平的录取方式,其实,非常浪费学生资源。

其实,并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想进最好的学校,学习最热门的专业。这样,就算顺利毕业,在工作上也很难做出很大的贡献。

有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,报考了考古系,结果,引来一片“可惜”的感叹。其实呢,她如果牺牲自己的爱好,去读了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,那才真是“可惜”呢,那才真是人才浪费!

学校也会越来越开放、放松,比如,大学一年级不分科,都学基础课,让每位学生多尝试,多体验,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、天赋所在又能发挥价值的专业。

九、网络教育成为常态。这一代人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网上完成,教育也会是。

这次疫情,让很多学生体验到了线上课;也让很多优秀的老师,在线上授课。

这是一个开始。

当这个大门打开之后,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,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。

现在的孩子,是网络上的原住民,他们在网络上游戏、看书、交友、购物、娱乐……那么,他们也会在网络上上课,学习,接受教育。

十、活到老,学到老。不能终身学习的人,未来无法生存。

以后,学校学习仅仅是学习的一个阶段而已,而且,是一个短的阶段,没有那么重要的阶段。

长期的学习阶段,是工作以后,一直到退休的学习;重要的学习,是根据新的需求的学习。

未来知识的更迭会越来越快,你大学就算读到了博士,如果不继续学习,也会落伍跟不上。

而且,未来的工作也需要创新,你不能仅仅靠着经验去工作,必须学习新的能力,创造新的价值——否则,工作都会不保。

还有,终身学习的时候,不是继续给自己加光环,比如读个名牌的商学院什么的;也不是考证狂人,学会计师、学律师、学评估师……而是把所学能够用在实际的工作中。

换句话说,如果你的工作没有提升,就算又学了十几个证,评了教授,也是一文不值。

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必然会来到的事实。

备注:本文配图是探月学院的学生在学习。我第一次见到王熙乔,他还是19岁的一个刚毕业的高中生,说自己想要办一所高中。我根本不敢相信,探月学院就在我眼前快速地酝酿、呈现、升级、成长……我想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对教育的改变。

END


白滔滔:童书妈妈联合创始人。学机械、转经济,自学写作进入媒体,历经新周刊、南方报业,后创业从事数字出版。著及编著有《我手机》《十三亿》等。喜欢钻研教育思想,开发写作课程,和家长孩子交流。同时,担任北京中致儿童关爱基金会副理事长,致力乡村幼师等项目。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新文化网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