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时间:2020-09-16 09:02:03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本文摘要:这几天,大学开学,一则短片火了。天津女孩刘鑫禹,她的哥哥十岁得了罕见的“线粒体”病,生活难以自理。但疾病和生活的重压从来都没有将这个家庭击垮。天道酬勤,功不唐捐。勇敢的小姑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

这几天,大学开学,一则短片火了。

天津女孩刘鑫禹,她的哥哥十岁得了罕见的“线粒体”病,生活难以自理。但疾病和生活的重压从来都没有将这个家庭击垮。

天道酬勤,功不唐捐。勇敢的小姑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父亲平日里忙着开滴滴赚钱养家,闲下来还要照料两个孩子。这一次,他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两代人的梦想如愿以偿,开学季的这份喜悦和荣耀,不仅仅属于孩子们,也属于他们的父母,属于整个家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不少网友也为他们感到开心。

一条高赞的评论说,真好,一个家庭新的未来开始了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有时候幸福就是这么简单:有饭吃、有书读、有盼头。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,一份小小的甜,就可以融化曾经的苦,给人温暖和力量。

在刘鑫禹看来,以前都是父亲开滴滴,肩负起整个家。现在她长大了,高考圆梦,这本身就是对父母和兄长最质朴的告白:

“我长大了,现在换我保护你。”

父母们其实想的很简单:只要孩子们有书读,可以改变原有的命运,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,可以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……那么再苦再累,都不在话下。

教育意味着传承,受教育意味着拥抱知识,拥有一个感知世界的态度和理解事物的角度;教育意味着改变,受教育意味着拥抱变化,后一代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飞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

不少父母觉得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,当他们有了孩子的时候,就算自己拼尽全力,也要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。他们宁愿自己受苦,也要将孩子们高高托起,去争取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人生。

于是人们常常听到那句:“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。”

那时年少,人们对这句话不解过、厌烦过,甚至鄙夷过。

长大后,人们方才体会到一日三餐的可贵,方才理解到父母持家育儿的艰辛,方才感受到这句话沉甸甸的份量。

父母负重前行,自己的背弯了,却给你撑起了一片天。

这位父亲一天搬瓦15,000斤,搬瓦20年,将两位女儿送进大学: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父母对自己节俭得近乎苛刻,却毫不犹豫地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给了你。

他坐火车出去打工养家,随身只带了30个馒头,连一碗泡面都不舍得给自己买。他不过是觉得这笔钱可以省下来,留给读书的孩子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她的孩子不到4岁,就突患急性脊髓炎,导致下肢瘫痪,从此与轮椅相伴。在一次带孩子去医院的途中,丈夫又不幸遭遇车祸离世。噩运接连袭来,整个家庭的担子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。

外人劝她,早点放弃吧。她不,她说家里再困难,也要让女儿和正常孩子一样读书上学。小学到高中,十二年风雨无阻,她把孩子“背”进了大学: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在孩子的求学之路上,每一位平凡的父母都是伟大的英雄。

教育,为何如此重要?

教育,不仅仅意味着知识、谈吐、修养;受教育,也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、更多的尊重和更好的地位。

教育,意味着人可以保有一种天性和权利,去认识世界、判断是非;受教育,意味着人可以无畏地、真诚地、充满自信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教育给人一种勇气和底气,可以直面心中最为汹涌澎湃的梦想:

“原来,我也可以拥有这样一段人生。”

孩子们在追逐天上的月亮,父母们就把一分一角攒起来,换成每一粒米、每一餐饭,让他们离梦想更近些。

中国父母,为什么会为了教育这么拼?

下面的这群人,有他们自己的答案。

有人说,教育是知识的平台。

曾经是乌兰察布大草原上一位牧民的王智永,孩子王旭考进了城里读书。

他决定不再放羊。

王智永宁肯赔掉20万,也要来城里陪读。

多年前最幸福的时光,就是父子俩在草原上吹口琴;

现在最幸福的事,就是工作之余一起吃饭,听孩子讲新学的知识。

王智永很开心,他说:“幸好你读书了,要不然我们这些事都不知道。”

知识,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也有人说,教育可以给人力量。

新冠疫情来袭,武汉的雷玲一家,也用自己的方式进入了抗疫的战场。

雷玲家18岁的儿子黄忠达今年高考。面对年初凶猛的疫情,黄忠达决定走上抗疫前线,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。

面对这趟特殊的“教育”之旅,雷玲同意了。对于孩子的“最美逆行”,她十分支持。

雷玲看来,感受命运共同体、勇于担当、乐于奉献,这同样是人生难忘的一段教育经历。这拓充着孩子乐于助人的天性,也塑造着他迎难而上的品格。

周一到周六,黄忠达上网课复习;周日,他去帮忙测温、登记、给社区居民送物资……跑完滴滴回到家,雷玲就用酒精帮儿子消毒。到了儿子复习最紧张的关头,雷玲干脆就从儿子手里“接棒”,自己来做志愿者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教育可以给人力量:爱、善、友、诚、勇;教育,可以给予人足够的自由去选择人生价值和道义担当。

还有人说,教育可以改变命运。

贵州毕节的汪平,家里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。

自大女儿年纪尚小时开始,就有人打起了他们家女娃儿的主意。

媒人登门提亲,反复洗脑:“毕竟女娃,总归是要嫁人的。”

这些人都被汪平和妻子挡了回去。

夫妻二人一个初中文凭,一个小学学历,他们觉得自己吃了没有文化的亏,决心不能再让孩子们受缺乏知识的苦。

读书这件事,“一个都不能少。”

两个人、四只手,夫妻二人相信,只要一家人在一起,一切终归是可以好起来的。汪平为此特意贷款买了一辆二手车,平日里就跑滴滴赚钱。

生活一点点好了起来。孩子们也很努力,先后步入大学校园。让人开心的是,后来夫妻二人还在老家盖了四层新楼,每个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房间。

汪平说,他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,世界不仅仅是家门口大片的玉米地和青山,世界可以那么大。自己努力工作,让孩子们安心读书,为的不是学历,而是“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”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教育,从来都是一个难题

教育是一个成才的过程,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
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,而是找到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、处理生活的态度、理解世界的角度。这需要孩子们的付出,同样需要父母们的努力。

学海无涯,父母是孩子们经济上的支持者,也是成长中的引路人。

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,经济压力代际沟通永远是心头的两座山。

不再牧羊的王智永还记得,多年以前,一次看望孩子时,他买了两斤风干肉给儿子吃,花了200多块钱。年纪尚小的儿子心疼,哭着不让买。

那一刻,王智永心里很自责。他在想,是不是自己太亏待孩子了。

将三名女儿都送进学校的汪平至今还后怕,女儿汪江玲上中学的时候,她学习挺好的朋友突然回家嫁人了,理由是“家里的积蓄要留给自己的弟弟读书”。

而有一次一个孩子没了生活费,汪平的余额里只有20元。

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,向命运说“不”从来都不是网络爽文。在柴米油盐面前,父母们的负重前行从来都不容易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回到家,同样渴望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成为一个陪伴者。

代际沟通,又成了新的难题。

四川绵阳的谢凯,同其他传统父亲一样,报志愿的时候也希望孩子选“能赚大钱”的金融类,而儿子谢瑞杰则志在考古。父子看法不一起争执,自然也是难免的。

为了养家,谢凯做过水管工、做过出租车司机,后来又成为一名滴滴司机。

小时候,风是从父亲摩托车前迎面刮进来的;长大点,风是从父亲出租车窗缝里灌进来的……所有父亲辛苦挣钱养家的画面,谢瑞杰都记得。

在这个夏天,他们应邀前往北京参加滴滴的夏令营。父子一起出远门,这让他们感到很温馨。就像小时候谢凯骑着摩托车,儿子谢瑞杰就紧紧贴着自己的后背。

孩子长大了。这一次,这位父亲选择“放手”。

谢瑞杰,高考645分,被北大考古专业录取,如愿以偿,展翅高飞。

父子二人曾共用这样一段比喻:“儿子是越飞越高的风筝,父亲手里牵着线,却并不干涉风筝往哪里飞,他是追着风筝跑的那个人。”

高考成绩出来后,谢凯的兄弟跟他说,这下你儿子飞了,飞得太远了。

打心眼里,谢凯希望儿子继续飞,越高越远越好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还有人说,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爱,不稀罕,稀罕的是理解。

有多少家庭,在教育问题上,都卡在了“互相理解”这一关。

其实所有的不理解,不过都是父母和孩子坚持用自己的方式爱对方而已。

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队的“抗疫小战士”黄忠达一直都是个热心肠的人,高三时去当志愿者也好,高一时就送倒在路边的老人去医院也好,他的母亲雷玲始终都能从儿子的角度出发,给予理解和支持。

雷玲很少对孩子提出实质性的要求,只是时常告诉他:“你以后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,现在就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。”

雷玲是一名滴滴司机,儿子对妈妈的工作也给予了理解和支持。他说,看似技术含量不高,其实是非常需要细心的工作,更何况他妈妈拿的是能开牵引车的A2驾照:“什么车都会开一点,技术比一般男司机都好。”

尊重、倾听、陪伴,本来就是最好的解药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刘鑫禹、王旭、黄忠达、汪江玲、谢瑞杰……这些来自网约车家庭的孩子,都在今年的高考中金榜题名,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。

用爱撑起每个家庭的未来

人们的职业各不相同,人间的温情却是一样的。

和从事其他职业的父母们一样,很多滴滴司机默默无闻,却用那双勤劳的手,撑起了孩子的未来,撑起了一个家。

据2019年的平台数据显示,77%的滴滴司机师傅已有子女。其中,40%的人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,有76%的司机子女尚未成年。

在这个时候,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善意,都可以给他们温暖和力量。

滴滴“橙果计划”是国内首个关注网约车司机子女教育发展的公益项目。 它为“高考家庭”提供了丰富的支持:考前有“高考加油包”、考后有高考志愿填报免费课程和“橙果夏令营”,对了,还有“橙果奖学金”。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8月份,部分“橙果家庭”来到滴滴总部参加夏令营

如同这些滴滴司机家庭一样,很多坚强的中国家庭,往往只需要轻轻拉一把,就可以插上逐梦腾飞的翅膀,让孩子拥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。

“橙果计划”举办三年来,帮助了30,000多个司机家庭。仅仅是今年,就有240余名司机家的孩子考入985,370余名考生进入211。共有2007个滴滴师傅的孩子考上了大学,这些家庭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。

成绩背后是孩子们的自强不息;同样重要的,还有这些父亲母亲的坚强和从不放弃。有网友感叹:父母们实在太不容易了!感谢父母!

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为了孩子的教育,中国父母能有多拼?

开学季的这份喜悦属于每一位父母,感谢这些平凡生活中的伟大英雄。(完)


(正文已结束)

推荐阅读:新疆热线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